第七届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之生命科学论坛暨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交叉学科博士生论坛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5-11-01浏览次数:3433

       2015年10月31日,第七届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之生命科学论坛暨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交叉学科博士生论坛于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生命科学学院F区报告厅隆重举行。bv伟德国际体育党委书记陈浩明老师、副院长杨忠老师、党委副书记蒋蕾老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赵世民老师、生命科学学院蒯本科老师、陶无凡老师、任国栋老师、余巍老师、倪挺老师、胡小华老师、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张荣梅老师以及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大学、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上海药物所、等高校院所的100余名研究生出席了论坛。
       大数据时代下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研究技术和方法的革新,充分表明自然科学各层次各分支之间交叉的必然性和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的必要性。因此本届论坛以“交叉学科背景下的生命科学”为主题,旨在展现各高校、科研院所生命科学研究生的最新工作进展,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为在科研领域的共同探索提供更大的动力,展示在交叉学科背景下生命科学研究的风采,促进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各协同单位的合作与共同进步。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生命科学学院主办,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研究生团工委、复旦大学研究生会、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团学联承办。本届论坛共收到投稿三十余篇,经过专家组评审最终选出其中的八篇进行大会报告交流。
       大会开幕式由bv伟德国际体育党委书记陈浩明老师致辞。他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博士生论坛之生命科学论坛的基本情况,充分肯定了生命学院对博士生论坛的充分重视与大力支持,以及对本届论坛成功举办的衷心祝愿,并鼓励各位老师、同学在科研道路上开拓进取,再创辉煌。

       特邀嘉宾报告环节,由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国家蛋白质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赵世民老师做主旨报告。赵世民教授围绕着如何做好科学研究,结合自身的经历介绍了他的科研道路。在他看来,做科研其实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的事情,只要研究人员拥有一颗积极运转的大脑,时刻保持对科学问题的热情,就会发现科研之路没有那么艰难。他鼓励研究生积极动脑,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科研中,才能在学术道路上一帆风顺。
                     
       开幕式后,来自中南大学的何发忠、复旦大学的余奇、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郝亚娟、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景宏伟、中南大学的朱作斌、上海大学的李朝斌、复旦大学的肖敏和南京大学的高云倩等八位同学依次汇报了自己近期发表或取得重大进展的科研成果。汇报人所做的精彩汇报赢得了在场同学热烈的掌声,各位评委老师也针对汇报人的内容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汇报人与评委的思维碰撞对汇报人的研究进展及现场研究生的课题开展都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经过一天的学术报告,评委老师现场对报告人的课题创新性、应用前景、表述逻辑性、提问回答等多个方面进行打分。郝亚娟、景宏伟和肖敏等三位同学凭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及精彩的报告荣获本届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之生命科学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其他同学获得二等奖。最后,由评委老师向获奖同学颁奖并合影留念。
       论坛结束后,评委老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点评,并与在场的同学们热烈讨论。他们首先高度评价了八位汇报人出色的科研成果和汇报表现,并认为这样的平台十分有利于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扩宽科研视野。他们在肯定论坛举办工作的同时也对今后论坛的举办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最后,老师们鼓励大家继续热情地投入科研与学术交流中,祝愿博士生论坛可以越办越好。